县政府结合传统村落配套资金做好环境整治及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修通了犹如一颗颗珍珠的传统村落互相连通的快速通道,把一颗颗珍珠串起来,形成一幅华贵的项链;打造成旅游、民宿、养老、国学教育、非物质文化传承、文化与产品经营基地,保护与发展两套锣鼓一齐打,从而增强了传统村落与古建筑保护的造血功能。其中:竹桥村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日接待游客量千余人,成为了我县古村落闪亮的名片。后龚村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全坊村已被客商全部整体托管,打造民宿及抖音网红基地。传统村落内已维修的古建筑得到了产权人的一致好评,返迁居住达到了50余户,同时,各级党委政府比如利用已维修好古建筑作为居家养老中心的10余处、作为新时代文明活动站的13处,丰富了乡村一级的文化生活。与武汉大学展开长期合作,每年定期委派研究生到我县古村落写生,为古建筑维修提供技术支持。
国家级传统村落数量 42个、省级传统村落数量31个。 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国家级0个,省级7个,市县级10个。 为了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金溪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一手抓保护,一手抓发展,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拯救老屋行动”整县推进项目低成本维修模式,整合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特色小镇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古建筑文物保护专项项目等方面资金,已抢救性维修老屋近500栋,范围覆盖全县42个中国传统村落,近三年来,县政府累计整合投入资金一亿多元。
金溪县“拯救老屋行动”整县推进项目 实施情况
一、项目概况
金溪县“拯救老屋行动”整县推进项目是由国家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资助开展,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全程管理的传统村落保护公益民生项目。该项目旨在探索构建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资助为推动,房屋产权所有人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低成本、高效率的拯救老屋行动体系,是解决私人产权不可移动文物建筑修缮资金短缺,传统工匠面临断层的创新之举,是落实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了资助资金的高效使用,避免复杂的中间环节,该项目无需招投标,无需开具税票,建立了经过资格审查,具备古建筑维修资质的传统工匠队伍数字库,项目施工由产权人自主在工匠队伍数字库中选择。在简化环节的同时,将资金使用最大化,从而能够“拯救”更多的老屋。
二、项目成效
项目自启动以来,已有475栋老屋的产权人申报并交纳了10%的自筹维修金,完成抢修方案审核400余栋,开工380栋,基本完工350栋,已竣工验收322栋,累计拨付资助资金近2000万元,县政府奖补资金900余万元。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这主要得益于我们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团队、一方积极参与的产权群众,一套完整规范的工作机制、一批任劳任怨的工作人员、一支技术精湛的工匠队伍”。
(一)、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团队
县委、县政府对“拯救老屋行动”高度重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拯救老屋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金溪县“拯救老屋行动”实施方案》和《金溪县“拯救老屋行动”项目与资助资金管理办法》。高连珠书记多次会议调度并到现场指导督促,指出要保质量、重安全、抓进度、强管理,打造出拯救老屋行动“金溪样板”。吴薇副县多次带队深入施工现场督查指导,强调要在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的情况下,加快施工速度,确保项目按要求推进,并多次召开协调会和调度会,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县财政配套奖补资金拨付等问题。县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协会黄祖光会长身体力行,亲力亲为,协调有方,调度得力,确保了工作顺利开展。
(二)、有一方积极参与的产权群众
通过采取再动员、强担当、重督查、齐上阵、抓节点等各种有力措施,召开大会、全面督查、举办工匠队伍培训班、召开县技术评审小组会、对工匠队伍进行公示、召开抢修项目评审工作会、统一方案审核标准和要求、公布《抢修方案清单模板》,召开开工现场会,一环扣一环,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落实,强力推进,成效明显。
(三)、有一套完整规范的工作机制
1、建立了程序规范的“四表一书”工作机制
我们设计了项目确认表、项目督查表、项目验收表、资金拨付表和开工通知书,做到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2、建立了工匠队伍的“五个三”工作机制
要求工匠队伍做到联系产权人“三不准”、编制方案“三统一”、审核方案“三到位”、现场施工“三达标”、实施过程“三规范”,加强了对工匠队伍的管理,起到了全面提升素质的作用。
3、建立了具体操作的“五个必须”工作机制
一是审核方案必须五方参与,包括产权人、村书记(或理事长)、协会、老屋办、中介机构。
二是督查工作必须每栋到位。
三是增加工程量必须事前报批。
四是项目验收必须六方到场。
五是拨付资金必须四方签字,包括产权人、村书记(或理事长)、老屋办、协会。
4、建立了高效工作的“三个及时”工作机制
一是及时审核维修方案。
二是及时验收竣工项目。
三是及时拨付项目资金。
5、建立了督查调度的“三个定期”工作机制
一是定期召开会议进行调度。
二是定期进行督查促进工作。
三是定期进行梳理统筹工作。
这些工作机制的建立,考虑了方方面面的因素和每一个工作环节,为我们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有一批任劳任怨的工作人员
这项工作涉及点多面广,非常繁杂,每栋古建筑都要去初审、审核、督查、验收、挂牌等,一栋古建筑维修工作人员要去5次以上,470多栋,要去2000多次,可见工作量之大。在具体实施中,协会和老屋办工作人员密切配合,经常冒大雨、顶酷暑,经常中午和双休日都在下乡,验收时更是早出晚归、连续多天工作,督查小组每栋古建筑都到督查。
(五)、有一支技术精湛的工匠队伍
我们通过以会代训、现场培训、督查指导等形式,加强了对工匠队伍的管理,提高了工匠队伍的素质。一些工匠队不计个人得失,把吃亏当作做善事,认真扎实,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一些工匠队不断探索传统制作工艺,比如倾斜墙体的扶正、卷蓬板的传统制作工艺等。大部分工匠队伍在实践中得到锤炼,得到提高。尤其是在实践中锤炼了一批40岁左右的年轻的传统工匠,使得我县本土的传统建筑工艺得以传承。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京ICP备12015914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宣传教育部 电话:010-56792286 邮箱:zgwbj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