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点赞

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优秀村落案例申报书
国家级传统村落 浙江省松阳县平田村

平田村村落建设时,建立了“政府主导、村民主体、优秀社会人才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政府引导、人才引领、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县委县政府引进国内外知名的设计团队,把脉乡村建设。依照全县域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总体规划,对村落核心区块进行控制性保护,保护整村风貌。出台传统民居改造利用专项政策,并编制传统民居改造技术指南,提供借鉴。平田农耕馆获得各大建筑大奖并登上世界顶级建筑展台,村落成为全国民居改造利用典范

2016年以来,累计游客80余万人次,总营业额达2400余万元。目前拥有6家民宿49个床位和1家可同时容纳150人就餐的特色餐厅。同时,为人才搭建事业发展平台,年轻企业家江斌龙返乡购、租28幢闲置民居,发展古村民宿,引得年轻人返乡,其中“云上平田”管家团队15人均为90后和00后。由当地村党员干部发起、本村25名农民以资金入股和土地入股等形式,成立“平田村大荒田合作社”,生态农产品年销售额达到25万余元。

打造“文化引领、品质发展”的新型乡村社区
——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的浙江松阳平田村案例
平田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四都乡,是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该村依托古村资源和良好自然生态,坚持“活态保护、有机发展”的理念,以“中医调理、针灸激活”的方式,对村域存量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利用,以乡村旅游带动生态农业、民宿经济、文化创意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从昔日破败荒凉的空心村,逐步蜕变成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乡村社区。其发展经验,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浙江省3A级旅游景区村、浙江省“慢生活休闲旅游示范村”、浙江省文化和旅游示范基地。2016年以来,累计接待参观游客80余万人次,总营业额达2400余万元。
一、坚持政府引导,推动乡村品质建设
平田村的建设,得益于建立了“政府主导、村民主体、优秀社会人才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系统谋划推进村庄发展。一是高起点规划设计。坚持政府引导、人才引领、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县委县政府引进哈佛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中央美院等国内外知名的设计团队,把脉乡村建设,全面提升了村庄规划建设的品位,平田村知名度迅速提升。二是高标准维护风貌。依照全县域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总体规划,对村落核心区块进行控制性保护,保护整村风貌。出台传统民居改造利用专项政策,鼓励村民改造民居,编制传统民居改造技术指南,指导老百姓房子改造土木结构的老房子。三是高品质建设项目。始终将品质意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始终,设计师、施工团队、乡村干部等之间形成良好互动,并达成了高品质建设的共识。平田农耕馆获得了“2015住建部第一批田园建筑优秀作品”一等奖,并走上德国Aedes建筑论坛和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等世界顶级建筑展台。平田村也成为全国民居改造利用典范。
二、坚持融合发展,培育多元经济业态
一是大力发展民宿经济。依托闲置民居资源,以农村危旧房改造为契机,对破败民居进行有效利用改造,发展民宿产业。截至目前,平田村有6家民宿49个床位和1家可同时容纳150人就餐的特色餐厅。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依托生态优势,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导向,积极推进自然农业、原种农业等高品质农业发展。并相继推出白萝卜片、古法红糖、自制笋干、端午茶、“爷爷家”的茶等热销的旅游商品。三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艺术家工作室为基地,利用山村本土植物和茶叶做染料,打造扎染手工作坊,创立“云缬”文创品牌。其扎染作品亮相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与翎芳魔境合作推出云上艺堂居,为中式传统食材和西方烘焙文化的创新融合搭建乡村平台。
三、坚持主客共享,搭建创业创新平台
注重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同时通过建立能与当地百姓互为支撑、和谐共处、有机融合的工商资本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合作共赢。一是建立乡村创客基地,吸引年轻人回归。重点吸引“走出去”的年轻人、愿意回乡的乡贤人才以及富有创新意识、先进理念的高端人才。同时,为人才搭建事业发展平台,用乡村的生态环境、创业机会和发展空间留住人才。如“云上平田”民宿负责人叶丽琴从杭州返乡创业,其管家团队15人均为90后和00后。二是建立工商资本利益联结机制,吸引优质资本集聚。政府出台《关于开展传统民居改造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以补助形式鼓励有情怀的社会资本进入乡村发展。该村在外年轻企业家江斌龙返乡购、租28幢闲置民居,成立云上平田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古村民宿。“云上平田”列入全县古村落保护利用改造示范项目。三是建立股份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由本村党员干部发起、本村25名农民以资金入股和土地入股等形式,成立“平田村大荒田合作社”,采用自然农法种植。村内原有的白萝卜从每斤0.8元增加到每斤3元,亩均增收8000余元。目前,合作社的股东已达50余人,生态农产品年销售额达25万余元。
四、坚持文化引领,厚植乡村发展内蕴
一是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开展“村风、民风、家风”教育活动,延续优秀传统文化。二是挖掘村落文化遗产。全面开展村内传统村落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对10余幢清代古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在“农耕文化展示馆”展现农耕文明。设立非遗体验点,为游客提供国家、省级的非遗体验。三是植入现代创新元素。举办乡村音乐会、写生创作比赛、建筑沙龙等活动。将传统民俗与现代礼仪有机结合、彰显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弘扬传统文化正能量、提振精气神。
下步,我们将牢牢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契机,以多元经济业态带动村民实现共同富裕;强化对周边村庄带动辐射作用,形成特色明显、功能集聚的发展片区;真正建立工商资本—村集体—村民之间科学合理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努力将平田村打造成为既深刻保持传统乡村文明原真性,又开放兼收现代文明创造性的乡村新型社区。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京ICP备12015914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宣传教育部       电话:010-56792286 邮箱:zgwbjj@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程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