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点赞

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优秀村落案例申报书
国家级传统村落 苍南县矾山镇福德湾村

近3年,累计投入经费3000多万元,完成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3期传统民居修缮。主要做法:1、尊重历史,还原村落真实性。完成传统民居3期工程及煅烧炉、打铁铺、锅炉房、风化池等修缮;2、贯彻“双赢、惠及于民”保护政策,开展石板路、室内电力线路、自来水改造和白蚁防治;3、出台《福德湾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管理办法》,加大环境整治及基础设施配备力度。

成立福德湾村专班领导小组,通过拜访、座谈等方法凝聚力量,吸引乡贤郑水园(厦门大学教授)回村投资民宿,引进乡贤朱思勤(广东纺织厂)回家创建肉燕品牌,引导村民回本村开店发展,整村从原来的8位留守老人到现在有100多人,2018年全村实现旅游收入1072万元。

苍南县矾山镇福德湾村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优秀村落案例申报材料
浙江省苍南县矾山镇福德湾村,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是一座历史上因采矾、炼矾而生、而盛的村落。近年以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委关于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精神,以福德湾村为载体,通过“四措并举”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发挥民间力量,提高文物保护开发的“协作力”。 当地矾山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专项工作组,整合各方资源推进福德湾的保护发展。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矾山矾矿遗址及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通告》,对福德湾村划定保护范围、设立保护标志、建立“四有”档案,扎实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同时,全面发动民间宗族人士、矾山在外企业家等成立了福德湾文化提升促进会,通过定岗、定人、定责,做好福德湾村的历史遗迹保护、环境保洁监管、民俗历史资料收集整理和日常的宣传动员等工作,凝聚群众共识,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开发中来。几年来,在外企业家还相继在村里投资建设了民宿、农家乐、非遗展示馆、茶馆、明矾始祖宫改建等项目,形成了推动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是注重品牌引领,扩大传统村落的“影响力”。坚持“以特色构建优势、以品牌助推发展”的思维,扎实做好福德湾文物资源普查和文化价值挖掘,做好材料收集整理,逐项申报省、市级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村继2013年获批“国家首批传统村落”之后,2014年又入选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6年获得联合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2017年获得国家3A级景区、浙江省休闲旅游示范区,2019年入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当地一个重要的旅游品牌。同时,加强与国家和省市县新闻媒体的沟通协作,充分利用报刊、影视、文化艺术品等载体做好宣传推介,去年央视的《探索·发现》、《地理中国》、《芝麻开门》等栏目还相继到福德湾开展专题纪录片拍摄,并先后邀请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主席马丁、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等领导和专家学者来镇参观调研,进一步提高了福德湾的对外影响力。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基础设施项目的“支撑力”。为了丰富历史文化名村内涵,提高其观赏、休闲、娱乐的旅游性质,一方面采取“项目分解、集中申报、统一扶持”的方式,积极争取上级农业、文化、绿化等各类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在财政相对困难的情况下,近年来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实施了福德湾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开发工程。工程包含古民居修缮、美化亮化、炉窑修缮、民俗馆和家庭微公园提升等30多个项目,对村内的150多间古民居进行修缮,切实保护历史遗存,提升村落的整体面貌按照;按照“退二进三”的思路,利用温州矾矿的旧厂房、旧仓库、旧炉窑,改造成旅游服务中心、民宿、小火车、观景平台等,促进传统工业村落的转型发展。
四是强化环境整治,提升传统村落转型的“保障力”。坚持把环境作为推动旅游开发、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结合“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等中心工作,纵深开展福德湾村环境综合整治。近年来,共完成村内复古路改造3.2km,村民院落改造8200㎡,原风格山坡防护墙、围墙、水塔改造3920m³,浇筑引水沟渠2.8km,建设排污管网3.3km,完成路灯亮化2.5km,新增绿化面积60.3亩,使整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福德湾也在全县率先创成了“无违建村”。同时,坚持以打造旅游景区为标杆,相继实施了福德湾入口改造、房屋立面复古改造、线路统一整合下埋等一批项目,为福德湾的旅游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到福德湾观光旅游人员已达近50万人次。
下一步,将着力对福德湾的古民居进行租赁流转,引进投资发展民宿、矾塑工艺品加工、艺术名家工作室、书画展览馆、音乐酒吧、特色小吃、非遗等项目,打造“民俗风情一条街”。同时,在做好福德湾保护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矿山公园”申报、鹤顶山旅游开发、232省道精品绿道建设等工作,以点带面、因地制宜推进其他“乡村振兴”建设,为推动全镇旅游开发、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发挥助力。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京ICP备12015914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宣传教育部       电话:010-56792286 邮箱:zgwbjj@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程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