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点赞

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社会参与优秀案例申报书
华北理工大学

马兰关一村,位于今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县西北方,处于燕山南部的遵化盆地西北缘,自古以来为戍守要地。清顺治顺治十八年修建陵寝后,这里成为守陵机关驻地,先后200余载繁衍发展为今天的马兰关一村。全村1600人均八旗后裔,村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村落演进过程中,传承并发展出多种文化,形成了与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相融合的历史古村。

我校相关学科形成的教师团队与当地政府协同完成本村《传统村落现状调研报告》及《传统村落活化保护发展策划报告》,形成针对马兰关一村的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方案。

一、案例实施亮点
马兰关一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村落演进过程中,传承并发展出多种文化,形成了与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相融合的历史古村。基于此,本次策划方案基于参与性农村调查与评估、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马兰关一村“三生”空间演变的过程、格局与机制,通过对“三生”要素的重新规划和整治,使得马兰关一村最终实现“生活宜居、生态宜净、生产宜兴”的美丽新乡村。案例亮点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三生”空间视角,分析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与“三生”空间的系统耦合特征,马兰关一村生活空间由民族血缘集聚向外围扩散转换,生产空间由农业功能向旅游功能转型,生态空间由外部整体收缩向内部斑块化发展。“三生”空间相互交织、相互渗透。
②传统村落“三生”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是在旅游市场需求、政府政策引导、空间行为转变和自组织反应力的内外双重驱动作用下的结果,内力驱动主要集中在农户生活空间结构特征上的延续与转化,外力驱动主要体现在生产和生态空间结构的转型与更替。
③立足于现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文化习俗,适当加强传统聚落的空间聚集,优化聚落的空间结构,构建情理合一的公共空间、文化对接的社会空间和设施完善的生活空间。通过引导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从而推动内外双重驱动力作用。
④在保护本村自然山水格局基础上,优化村落内部生态系统廊道,完善环境社区治理体系,从管理体制、技术手段和环保意识等角度,打造基于“基质—斑块—廊道”体系的完整生态空间。
二、带动乡村发展成效
本次传统村落活化利用规划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要求,统筹少数民族村落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方案切实保护村庄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
三、未来发展预期
马兰关一村作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是满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属于稀缺资源,具有活态性、多功能性和社会经属性等特征,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注重加快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保持文化资源的原真性、正确认知满族文化的演替性、确保旅游产品的高附加值性。规划在3至5年内,依托现有文化资源,加大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农业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在马兰关一村文化景观基础上,充分挖掘满族文化资源,以创意农业文化为载体,找准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点,提升马兰关一村传统文化资源价值。
此次课题研究作为华北理工大学立足地方发展与遵化市政府进行校城融合的实践探索,来自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艺术学院等学院的教师先后就乡村文化振兴、乡建创新、新农村村庄规划等课题深入马兰关一村开展调研与设计实践,将“乡村振兴”的探索从校园搬到脱贫攻坚的一线。马兰峪镇政府与华北理工大学共同举办乡村振兴联合工作营,并以此契机成立乡村振兴联合工作站,希望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统筹衔接,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以乡村振兴带动稳定脱贫。双方也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深化交流与合作,为更广泛、更深入的交流合作搭建更多桥梁,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四、社会评价
课题研究成果丰硕,不仅为马兰峪镇马兰关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智力支持,同时加深了学校与地方、学生与村民之间的情谊,搭建了交流和沟通平台,为今后各个领域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活动成果收到来自高校、地方政府和当地村民的多方好评。
华北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许莹认为高校师生下乡实践活动与高校深入推进实践育人,着力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实践不谋而合,与持续开展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等实践教育活动同频共振,有效促进了高校、企业、乡村等领域育人资源共建共享,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更多机会。下一步,学校将与遵化市加强战略合作,共同探索产教融合的新路径、新模式,共同策划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相互之间的合作机制、育人富民创新机制。
遵化市副市长谢跃生表示,传统村落是鲜活的“文化载体”,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和生活哲学,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遗产。此次课题设研究活动,是马兰关传统村落的一次重生,将塑造出其在文化传承发展方面的崭新形象,为马兰峪镇马兰关一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智力支持。希望马兰关一村要以此为契机,让更多的干部群众、社会贤达参与到传统村落的保护中来,发扬光大巨口的优秀文化、传统技艺,推动古村落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彰显文化自信,让传统村落真正“活”起来。
当地村民代表表示,大家从书斋走向田野,深入田间地头,扎根大地,广接地气。一个多月以来,同学们结乡土之气,人虽然回到了城市,但情留在了乡村。也希望这样的融合能够给村子带来发展的新动力。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京ICP备12015914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宣传教育部       电话:010-56792286 邮箱:zgwbjj@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程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