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村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国荣乡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落面积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55亩、林地面积1046亩,全村共有10个村民组396户1605人。楼上村是以周氏为主的汉族移民村落,始建于明弘治六年(1494年)。
目前以楼上村为核心的田园综合体正在建设中,布局有以茶园为主的坪上产业园区和葛宋村花卉苗圃种植基地,形成了以茶叶为主导、经果林、中药
落实成果:从文化景观的视角来阐释乡村遗产的核心价值,并在价值保护的基础上,以整体性保护方法探索乡村遗产未来保护与发展的模式。
具体如下:一是,在文化景观视角下,楼上村作为乡村遗产的整体性保护方式,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上村古建筑群文物保护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二是,在脱贫攻坚政策的支持下,楼上村与周边8个村寨作为整体的产业发展模式,以此来回应乡村遗产保护中所面临的旅游冲击。为此,团队
以文化景观视角分析村落,团队25人次深入村落调查四十余天,入户调查全寨近百户人家,并发动当地青少年志愿者,全面、详实地了解建筑、植被、水系与生产生活等景观要素及其关系,并对楼上村核心价值进行判断与归纳,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可实施性强的文物保护规划。
亮点1,深入调查,基于文化景观视角确定了整体保护的理念。文化景观视角下的楼上村,其核心价值不再是古建筑群,而是乡村在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人地关系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文化的总和。保护规划包括了建筑空间、田园山水与自然环境等,研究范围也将周边其他村落纳入,从区域统筹发展的角度思考楼上村未来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亮点2,文物认定适当减少,管理要求适当灵活,合理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障村落未来发展。文物认定不是将整个院落划定为文物建筑,而是更细致地区分建造历史,使住家可利用非文物建筑提升生活设施与品质。保护范围内主要考虑核心人文要素的保护。同时基于景观视线分析,将建设控制地带分为禁止建设与控制建设两级,严格保护梯田景观,并为村落预留未来发展用地,既满足遗产本体安全,也在村落层面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考虑到景观保护需求,根据小流域范围划定了景观控制区。
亮点3,做到了以保护为主的多规合一。在编制之初,团队即按照价值整合“多规合一”的研究方法,充分借鉴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经验。从文物保护规划的范围和意义上看,已经超越了传统文物保护规划的范畴,是一种整体保护理念的落地,是对已有的各种保护规划的综合总结和提升,体现了“保护为主,多规合一”的理念。在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完成之后,石阡县组织了与保护规划相关的文物、住建、旅游、文管、环保、乡镇等各部门进行评审,获得了高度认可。
亮点4,提出基于区域整体发展的“1+8”模式。楼上村与周边村寨在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地理认知体系、生产生活、佛教信仰、教育传统等方面相近,自古以来便处于周边村寨的核心位置。未来也将以楼上为核心,在文化引领下带动周边8个村寨协同发展,构建乡村价值和乡村产品输出的窗口。为此,国荣乡政府制定了新的《石阡国荣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范围包括处于核心位置的楼上村,周边的登坪、新寨、群丰、代山、葛宋、新阳、葛容,再加上属于葛容的高桥村(中国传统村落),由此形成“1 + 8”的整体产业发展模式。专家工作站、百村市集等配套设施也都在规划建设中。
成果二:楼上村价值的系统性阐释
让遗产“活起来”,不仅要延续遗产的传统功能,更要让不同的遗产社区与利益相关者全面认识遗产的价值,为此提出并逐步落实村落价值的系统性阐释方案。
亮点1,展示理念上突出“系统性展示”与“村民主体”。
系统性展示:楼上村民利用聪明智慧,在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中形成的和谐稳定的人与自然共同体,以及在整个过程中留下的物质元素、知识体系、乡村智慧,最终构成了楼上村的核心价值,即楼上村系统展示的对象。
村民主体:“人”是楼上村核心价值的关键所在。整个展示系统旨在突出村民及其乡村生活经验与智慧的价值,满足村民文化诉求,提升村民文化自信,引导村民参与村落保护、建设与发展,最终实现楼上村的可持续发展。
亮点2,采用“文化解说中心+文化路径+村史馆”的模式对村落价值进行整体展示。以村史馆和文化解说中心为起始点解释村落的历史发展和文化遗产体系,以自然风貌、建筑物、村民生产生活场景等散落于村落各处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体现为脉络路径,与起始两处馆舍互为联动,构建系统性的展示思路,进而整体性阐释时空维度中楼上村的人地关系互动。
楼上文化解说中心:系统性展示的端点之一,发挥三个主要功能:乡村价值的文化解说中心+村民活动中心+游客接待中心。利用互动和数字化展览设施、文创资料发放、科普教育活动等,介绍乡村遗产的核心价值,帮助村民与游客做好准备,走进楼上、认识楼上、欣赏楼上。
文化路径:与解说中心、村史馆两端相连,集村落空间内的节点、元素,汇聚成诸如“古建之道”、“编竹成器”、“山间农事”等多条不同内容与主题的文化路径,同时对村内各重要节点进行深度介绍和必要的展陈改造,在整个村落中形成点线面的网格系统,引领大家深入认识和探索。
村史馆:系统性展示的另一端点,创新“过去-现代-未来”的村史展示框架,回溯楼上村历史演化脉络,总结楼上村在乡村振兴中的建设成就,展望楼上村未来发展方向,全面展示楼上村以耕读传家和宗族观念为核心的历史底蕴与风土人情;同时以楼上村为代表,探索中国传统乡村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亮点3,展示系统数字化。制作楼上村微信公众号,将全部展示体系数字化。通过导览、知识介绍、互动等方式,为村民记录生活、保存记忆、互动交流提供平台;也是游客准备游览攻略、旅游打卡、分享游记的空间。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整合大数据收集,助力楼上发展规划,塑造成传播楼上文化的重要窗口。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京ICP备12015914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宣传教育部 电话:010-56792286 邮箱:zgwbj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