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年,由国家拨款120万元,对武安县第一所抗日高校、耿飙旧居两个红色景点进行修缮,文物专业维修队进行以旧修旧,保持原貌的原则进行修缮,一期基础工程已结束,2016年国家拨款150万元对古村落环境整治 。2017年国家拨款150万元对古村落修缮,石寨保护。2018年国家拨款100万元对环山旅游路街道整治.古村落街道修缮300米,龙王庙、太行石寨进行保护性开发、绿化等,村集体自筹资金20多万元。
依托古村落及石寨,初步形成了旅游亮点,对环山旅游路的硬化分期进行。乔彩书农家乐集食宿、旅游出具规模。麦地峧养殖场已成为龙头企业,前景乐观。古村落居民石头院,山坡、梯田地的开发观光正在酝酿中。
安子岭村属武安市西南边境经济欠发达地区,西南和涉县、磁县交界,群山环绕、沟壑交错。出冶陶村向南,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小路,蜿蜒而上,便到达这一古老山村。
安子岭由古村落和古山寨两部分组成。山下是安子岭古村落,山上则是安子岭古山寨。古村落和古山寨自然地融为一体,唇齿相连。这里山岗绵延,多山地和梯田。古村落由庙宇、民宅、街楼、古池塘组成,由于村庄逐渐扩大,现已被围在村西南一带,总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左右,约占村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山寨在村西凤凰山山巅。安子岭村属武安市冶陶镇管辖,是武安市西南的低山丘陵地区。
我村原来是一个庙宇成群的古村,当年村中曾建有菩萨殿、龙王庙、娲皇宫、关帝庙、山神庙、马王庙、河神庙、土地庙等10余座,形成了山山有林,林中有庙,山林相连,古庙成群,山、林、庙为一体的格局。如今,随着岁月的洗礼,大自然的侵蚀,多数已不存在。但坐落在安子岭街中心的菩萨殿,仍在向世人诉说着那段令人难以忘记的沧桑历史。菩萨殿始建于明朝后期,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过去这个殿堂是周边各村佛教活动的圣地。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第一所高等学府——“抗高”就建在这座菩萨殿内,邓小平政委站在殿前石阶上,给抗高学生进行了激动人心的抗日动员报告。晋冀鲁豫边区政府进驻冶陶时,这座殿堂又成了大军区驻安子岭村部队的主要活动场所。龙王庙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古来就以香火鼎盛,在武安西部,特别是在周边村庄影响很大,各地善男信女、文人雅士到此朝拜敬香,求药除疾,抽签问事,祈雨还愿络绎不绝,毁于文革的龙王庙,如今在武安市文物部门的支持下已复建如初。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的娲皇宫,则保留着清同治年间的重修碑,提示着人们不要忘记那悠悠的历史岁月。在安子岭古村落内,还有一处重要的古遗存,它是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带着历史记忆的阴阳日月池(各一座)。自古以来安子岭的人畜饮水全靠这两个水池,传说这两座池也是安子岭的风水池;此外还有吴家台旧址。这座至少已有700-800年历史的吴家台旧址,是在安子岭村未形成之前吴家祖先居住的地方。现存着很有代表性的石屋一座,整个石屋包括石炕、灯窑等,全是人工在一巨石上一锤一堑凿成的。另外还保存有石臼、石灶等。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这就是安子岭的祖先们当年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据当地的老者讲,安子岭社火过去曾闻名全武安县,社火内容包括抬阁、舞龙、高跷、秧歌、竹马、旱船等以及戏剧艺术表演。过去这里的人们农忙耕作,农闲排练,不但经常演出而且每年区县文艺汇演屡屡夺魁。另外,安子岭村过去有平调、落子两个剧团。安子岭是武安平调、落子的发源地之一,抗日战争期间太行五分区还在安子岭村建立了民友剧团。历史沧桑,世纪轮回。近代安子岭人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继续续写着辉煌的历史。晋冀鲁豫边区政府进驻冶陶时,安子岭村驻扎了大军区部分官兵,刘伯承、邓小平等边区政府领导不断到安子岭看望部队官兵并指导工作。
古村落旧房维修保护,第一批修缮80多户,要“修旧如旧”更要“修旧如故”,要尽可能的保存和还原历史文化特色和建筑特色,要凸显古村落特色,恢复山地梯田特色,打造观光梯田。
新增了5个农家乐,相关庭院都已打扫干净,修缮队进驻安子岭古村落,队古建筑菩萨殿、耿飙旧居、乔家大院损坏的房顶、大门、窗户逐院逐间修缮。硬化环山旅游路,打造红色景点,连片开发旅游。
修复工程结束后,将进一步结合市文物保护部门继续完善内部设施,对部分房屋和设施进行恢复重建,同时结合展览展示、观光居住等不同功能定位,充分挖掘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
相信未来安子岭古村落一定会建设的更好。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京ICP备12015914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宣传教育部 电话:010-56792286 邮箱:zgwbj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