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点赞

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优秀县域案例申报书
福建省 福州市 永泰县

永泰县现有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3个中国传统村落;永泰庄寨已获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爱荆庄荣获联合国亚太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庄寨有省保18座、国保5座。部分庄寨活化为庄寨民宿、庄寨博物馆,计划实施音乐庄寨、根雕博物馆等。
体制机制创新做法:一是成立永泰县古村落古庄寨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负责保护与开发工作;二是成立38个庄寨理事会,累计社会捐资2000多万元,开展庄寨抢修、庄寨活动、新村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调动民智民力民资;三是永泰庄寨保护与开发工作得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审组的认可,成为我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唯一一个获得创新加分的项目;四是争取把永泰列为以传统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试验区,并申报中国文化生态保护区。
永泰庄寨声名鹊起,典型做法先后得到中国文物报、文汇报、中新网、新民晚报、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中国青年报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报道,刊发报道200余篇。
庄寨理事会、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室、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厦门大学、福州大学、集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参与乡村振兴。

国家级传统村落数量 33个、省级传统村落数量24个。 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国家级0个,省级3个,市县级17个。 成立永泰县古村落古庄寨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出台《永泰县传统建筑修缮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农村民房使用权流转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永泰县民宿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永泰庄寨保护修缮导则》、《永泰庄寨群综合研究报告》、《永泰庄寨营造则例》,指导传统村落保护;设立抢修奖补“四道门槛”,制定修缮“四不原则”,实施“四个坚持”的做法,投入保护资金5027.6万元。

一、基本情况
永泰地处福州西南部,总面积2241平方公里,人口40万。习近平总书记在任福州市委书记时曾评价永泰“藏在深闺人未识,撩开面纱惊神州”。永泰是中国温泉之乡、建筑之乡、武术之乡,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优秀旅游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和 “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穿行在永泰的崇山峻岭之间,保护良好的传统村落犹如一帧帧影视画面夺人眼球,村中巍峨耸立的庄寨,特别令人惊奇、震撼、向往。永泰县现有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33个中国传统村落,45个省级传统村落。永泰庄寨异军突起,获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爱荆庄获联合国亚太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5座庄寨入选第八批全国文物保护重点单位。
二、主要做法、成效和工作亮点
㈠制造事件,倒逼乡村建设
一是举办“福建庄寨文化遗产研讨会”,明确永泰庄寨的遗产价值和工作线路。二是举办“乡村复兴论坛·永泰庄寨峰会”,倒逼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和产业活化。三是举办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之“记忆·乡愁”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题论坛,以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为切入点,探索乡村文化振兴路径。
㈡调动民力,创新社会治理
目前登记在册的理事会共有38个。累计收到社会捐资2000多万元,用于古庄寨抢修、保护、开发。理事会制度的实行,实现了从传统的“设计村民怎么做”向“问计村民想做什么”的转变,极大调动了民力民智民资,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省住建厅等部门的认可,认为通过这种社会治理的方式,将修缮庄寨的话语权交给村民,政府部门加以引导,是一种可以借鉴和推广的保护方式。还有庄寨理事会在筹建中。
㈢创新机制,促进遗产活化
三年多的实践,永泰县在古村落古庄寨保护与发展摸索总结出三个“四”的做法,推动了许多工作开展。
1.设立庄寨奖补资金的四道门槛
出台《永泰庄寨抢修资金的奖补办法》,设立了四道门槛:①奖补对象必须是庄寨或文保单位;②奖补对象必须成立由民政局注册的理事会;③必须先修后补;④政府奖补不超过总投入的50%。政府资金发挥了“四两拨千斤”作用,投入不足2000万,保证30多座庄寨不塌不漏不倒。
2.设立庄寨修缮的四个不要
在文保单位且修缮资金由村民自发筹集的庄寨中,大力倡导理事会组织抢修,在专家的指导下,采取四个不要的做法:①不要设计。古建工种特殊,隐蔽部位多,只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动态性设计。②不要招标。自己的祖屋自己修。③不要外请。庄寨村民拥有各种工匠,工程自己施工,可以少报酬多劳作。④不要外买。抢修所需的材料,由村民捐献或低价出卖。这样,一块钱可以发挥五块钱的效用。
3.大力推行“四个传统”
一是传统建筑精华的运用。将庄寨的建筑元素提炼出来,通过一以贯之、铺天盖地的格式化运用,这些元素、符号渐入人心,凸显出建筑之乡的特色。二是传统工艺的传承。建立了老工匠数据库,并在县城建校设立古建筑专业。让老工匠参与到传统民居的保护、修缮中,让他们在实践中传帮带,在庄寨维修中坚持使用传统工艺、传统材料,不让传统工艺灭失。三是传统民居的流转。出台了《农村民房使用权流转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对农村闲置房屋流转、民宿开发、乡村产业发展等起到有力的示范指导作用。四是传统信俗的重塑。积极创造一个让年轻人创业的环境,号召乡贤带头编族谱、修宗祠,解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问题,办元宵节、中元节等传统节日,增加年轻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㈣引资借力,带动遗产发展
一是高校智库。2018年12月,永泰庄寨与复旦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厦门大学等7所高校和1个机构共建8个实践基地。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院主任宋怡明教授和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主任郑振满教授还在大洋镇昇平庄设立了工作室。每年暑假有十几所高校开展以庄寨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是招商引资。时光村落公司在潼关村中洲自然村,投资建设田园综合体项目。民革福建省委联合台湾见学馆,规划把长庆中埔村等三个村打造为产业活化村。北京博爱堂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与我县签订框架协议,计划将白云乡及其周边的传统村落、庄寨进行连片规划,打造成为中医药康养小镇。
㈤深挖文化,加强宣传效应
整理挖掘古村落、古庄寨的历史、文化、建筑精华,编制《永泰庄寨》、《山水古村 奇构庄寨》、《家乡的庄寨》、《家风家训》、《那山,那水》系列丛书,同时,委托上海复旦大学等专业组织编制《永泰庄寨维修导则》、《永泰庄寨营造则例》两本书,提炼传统建筑中的精华元素,比如石雕、雨埂墙、门簪、垂帘柱、出挑斗、四梁扛井等建筑部件,铺天盖地的格式化运用到庄寨修缮、乡村建设中。
三、社会评价和媒体报道
永泰庄寨声名鹊起,典型做法先后得到中国文物报、文汇报、中新网、新民晚报、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中国青年报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报道,刊发报道超过200余篇。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京ICP备12015914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宣传教育部       电话:010-56792286 邮箱:zgwbjj@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程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