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点赞

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社会参与优秀案例申报书
重庆市同欣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后坪乡距武隆县城108公里,天池坝位于后坪集镇以南,文凤村天池坝组,是武隆至后坪的必经之路,距集镇约4公里,与“集镇—天坑景区”在地理位置上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天池坝苗族村寨是现目前重庆市最大的少数民族村寨,2014年12月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现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传统建筑日渐消逝(2)村落环境杂乱不堪(3)青壮劳力大量流失(4)传统文化传承断代(5)产业发展停滞不前。

在建筑整治过程中,我们在建筑尺度、色彩、传统建筑符号、建筑细部构件、建造手法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跟踪和指导和不断改进。我们对规划范围内的道路、农地、林地、水系等环境要素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以资源为基础、村寨为节点、路基为纽带,归整院落空间、打通脉络、增设文化活动空间。在整治过程中,利用自然地形条件,完成入口景观、观景平台、观景塔等旅游景观,建成接待中心、活动广场等接待设施。

项目构思
1.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我们在实践本次规划过程中,摒弃“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错误思想。既要保留传统文化记忆,又要解决村民突出的生产生活问题,把天池坝建成一座有生气有活力的村寨,而不是一座博物馆。规划的出发点就是找到一条,既能够让大量外出的村民能够回到故乡来实现复兴村落、延续村落的传承,又能解决村民收入问题的保护发展之路。
最终解决传统建筑日渐消逝、村落环境杂乱不堪、青壮劳力大量流失、传统文化传承断代、产业发展停滞不前这样一个恶性问题,通过建筑整治、环境整治、发展产业等多种措施吸引村民回乡致富,保留乡土技艺、文化传承,让村落能够进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2.以建筑整治为突破口,打开传统村落保护的局面。
创新性地对新乡土建筑进行不断的实验和实践,挖掘传统建筑内涵、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符号,传统建筑技艺的应用,建筑色彩的搭配等,对施工进行指导,规划遵循原有格局,建筑功能遵循生产生活需求,建筑整治基于传统的材料和工艺。同时,在传统建筑中融入现代元素,让生活空间更加贴合现代化生活的舒适性、便捷性达到保存传统建筑、有利生产生活、有能力搞旅游接待三管齐下的目标。
3.综合整治村落环境,营造宜居宜游的舒适氛围。
乡村规划区别于城市规划,非建设区域是乡村场景的主导。所以除了建筑综合整治之外,我们倡导把更多的着力点放在了人居环境方面。结合自然环境脉络和生产生活需求,改道路、改院坝、改厕所、改畜棚,更多的是为了提升乡村的整体人居环境品质,既为生活在这里的原住村民改善原有“脏乱差”的生产生活环境,又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美好的游览环境。
4.以旅游发展为动力带动产业发展,吸引村民回流。
整治建筑、整治环境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保存传统村落的物质形态、传统建筑的技艺,更是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所以规划还提出要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天坑风景区乃至后坪乡整体旅游资源,结合传统农业生产,打造 “民族文化游”、“山水游”、“乡土游”等多种旅游形式相结合的产业模式。借助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回乡增收致富,真正意义上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5.规划更强调“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有效结合
规划中,我们和当地建设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摒弃了自说自话的图画设计,而是充分征求村民的意见和意愿,让他们参与进来。
一方面是了解农业、农民、农村的真实现状及发展需求,以便规划的实施性和落地性更强,另一方面村民的参与性是非常高涨的,尤其是如基础设施建设、建筑整治等与村民息息相关的内容。我们在规划中充分利用这股“自下而上”的规划意图和乡村规划政策法规“自上而下”的设计愿景相结合。保证乡村规划的政策性和引导性,也同时保证了它的实施性和落地性。
规划内容
1.重塑传统苗寨
创新性地对新乡土建筑进行不断的实验和实践,总体要求是体现民族特色,传承传统建造技艺,采用传统技术、乡土材料,适度引入现代审美与时尚元素排危整治传统建筑。
对已有建筑的整治主要是进行恢复处理,去掉不属于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的部分,重新塑造苗寨风情。新建建筑一律按照传统建筑风格和技艺进行建造。适当增加现代元素,实现民族村寨与现代生活的有机结合。
2.整治人居环境
按照新农村环境整治的要求,整治改造内外环境卫生,重点整改厕所、后阳沟、污水排放、生活垃圾等问题;按照现代生活要求,整治改造室内生活环境,改善室内采光通风与卫生条件,达到开展民宿旅游的条件。
环境设计将项目分为“乐活田园、田园村寨、原乡田园、茗香田园”四大板块。以“人性化、生态化、功能化、体验化、乡土化、经济化”为原则,以苗族土家族民俗特色文化为依托,充分保护现场地形地貌,利用紧邻武隆后坪天坑景区群的区位优势,打造乡土旅游文化景观,为天池坝赋予民俗文化气息。
3.大力发展旅游
保护以农耕生活为主的乡土文脉,在保护乡村机理与格局前提下,适度满足乡村旅游的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探索壮大集体经济的模式,适度引导传统村落向乡村主题酒店方向发展。
第一条线以民族文化为特色,着力恢复和完善苗族土家族文化传承,以民族服饰、歌舞、节日、饮食、手工艺品等少数民族日常生活元素来展示,打造“天池坝民族文化游”。
第二条线以乡土生活为特色,融入农耕文化,传承传统农耕文明,开展“天池坝农耕体验游”,达到农旅结合的效果,一方面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提升旅游品质。
第三条线以天坑风景区为核心,凭借天池坝周边优秀的自然风景资源,打造“天池坝自然观光游”。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京ICP备12015914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宣传教育部       电话:010-56792286 邮箱:zgwbjj@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程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