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寨偏远幽深,环境优美,由于犀牛寨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建筑本身大多年代久远,破败严重。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没有得不到有效保护。再加上村落内的青壮年脑动力进城务工,劳动力的不断“外流”使得村落常住人口逐渐减少,村落内出现“人走房空”的现象。村落逐渐变得“老龄化”、空巢化” ,使得村落缺乏维持自身发展的动力。村落内的民间民俗文化也濒临消亡,不少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后继乏人,面临失传危险。
全面动员村落未来的发展方向:传统村落,旅游接待,产业致富。制定出了三个村落复兴方式。
留旧整新:我们劝说村民保留老建筑,将建筑加固、扶正以及更换损坏的构造木、门窗,楼板、挡板等不动建筑结构。
留旧建新:拆除主体建筑砖搭的厨房及周边倾斜的牲畜棚,结合原主体建筑加建一个或者两个开间。
回乡创业:鼓励村民回乡创业,开展乡村民宿旅游接待,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同事还可以照顾年迈的双亲和年幼的小孩。
1、挖掘乡土建造技艺和开展乡土工匠培训
重庆市新乡土团队从2014年开始扎根重庆武隆村镇,全面调研武隆原生乡土村落,挖掘乡土建造技艺,配合基层部门和镇、村,设计与指导整治改造了十多个传统村落,从浩口乡的田家寨、后坪乡的天池坝,再到土地乡的犀牛寨,为偏远乡村探索出了一条保护传统村落、传承乡土建造技艺、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2015年7月10日,市建委组织在武隆土地乡犀牛寨召开了重庆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现场会。挖掘传统工匠,遵循原有格局,建筑功能遵循生产生活需求,建筑整治基于传统的材料和工艺。用传统技艺进行新老木柱拼接农房。2015年11月,新乡土团队与武隆区建委和劳动局,举办了第一期乡土工匠培训。
2、开展了根植乡土的田园建筑创新
根植重庆市乡土建筑地域环境、村落肌理格局、乡土材料特征和地域文化,开展了满足现代人居需求和审美田园建筑创新。武隆土地乡犀牛寨陈清明户的新建农房,入选建设部第二批田园建筑名单。
3、开展了传统村落乡土建筑室内改造
2016年6月开工,到2017年6月,完成了200平方米武隆犀牛寨传统村落20号房木结构乡土建筑,改造完成了犀牛寨第一家民宿示范,能够满足现代旅游需要的乡村民宿---启山宿,得到了村民、乡镇、区级部门的表扬赞赏,试运营期间,也得到了入住顾客的好评。
4、实施了传统村落传承人计划
新乡土团队与武隆区人事局人才中心达成协议,从武隆土地乡犀牛寨传统村落开始,开展了武隆传统村落传承人培训计划。目前已有土地乡犀牛寨吴启万家女儿吴秋会在本团队参加传统村落有关技术系列学习。
5、开展了传统村落保护传承与乡土建筑创新的夏令营
重庆新乡土团队牵头组织了以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乡土建筑创新的夏令营。2015年7月27日到8月15日,成功在武隆犀牛寨举办了第一届传统村落和乡土建筑夏令营,此次夏令营主要是帮助犀牛寨完善公共环境设施,打造室内民宿,形成村规民约,增加犀牛寨知名度,提升社会经济。新乡土夏令营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将用自身所见所闻所学,为犀牛寨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把对乡土建筑、乡土文化、乡村旅游等多个方面的思考和实践总结经验运用到夏令营活动中,同时磨练自己,体验乡村艰苦朴素的生活;此外,牢固树立“村民才是建设乡村的主导力量”这一观念,引导村民形成文化自觉,自发地参与到家园建设中。
6、完成了犀牛寨乡土村落演变为特色旅游村落
2015年4月底,对村落整体寨门与文化广场开始建设准备,延用村里畜圈的屋架,新建休闲廊架,与村里建筑整体协调。2015年7月10日中心院落大部分改造完毕,并启动开寨仪式。热情的土家妹子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为尊贵的客人们奉上浓烈的米酒,表达出对客人的尊重与欢迎。开寨当日人山人海,远远超出了我们预期的人数,周边十里八乡的乡亲都赶过来看热闹,分享这一份喜悦。当天参与表演的大部分都是本村的居民,他们打心里感谢我们为他们做的一切,他们说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犀牛寨开寨引起了社会各界与各大新闻为题的的关注与支持。村落长期居住人口也由原来的20几人增加到一百100多人。大多外出务工村民选择回乡创业,经营民宿。每户年收入由原来的3万增长到20万不等。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京ICP备12015914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宣传教育部 电话:010-56792286 邮箱:zgwbjj@163.com